“裕禄情”深 红薯蜜甜

 

兰考县感恩薯业红薯种植基地,红蜜薯长势喜人。

 

正值2022年全国农民丰收节之际,受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的委托,我们来到了河南省兰考县进行采访。首先我们来到了兰考县惠安街道办事处何寨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现代大型穹顶红薯保鲜窖,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兰考县感恩薯业红薯产业链项目发起人杨培淦向来宾介绍他的“蜜薯事业”——“1234薯业工程”计划。他表示,要让被兰考政府称之为“三大宝”之一的红薯产业,成为兰考县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兰考县感恩薯业红薯种植基地,红蜜薯长势喜人。

 

兰考县红薯种植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土壤为面沙,最适宜红薯生长。杨培淦是1992年从兰考走出去的企业家,三十多年来一直心系着兰考的发展,从小吃红薯长大的他对红薯情有独钟。经过多年来对国内外及兰考红薯产业的考察与研究,2020年牵头成立了兰考感恩薯业有限公司(简称“感恩薯业”),取名感恩之意为:感恩党和国家、告慰敬爱的焦裕禄书记、以及历届各级领导对兰考的关怀,回报在过去艰难岁月里帮助兰考人走出困境和当下关心支持兰考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此外他还饱含深情地将“兰考蜜薯”申请注册为“裕禄情”品牌,以寄托对焦裕禄书记的无限思念之情。

 

 

感恩薯业致力于红薯全产业链生产及“裕禄情”品牌运营、以及红薯育种、组培、繁殖、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薯类生产,打造中国薯业领航品牌。短短两年时间,从种源、育苗、种植、管理到产后处理、清洗、分级、仓储等实现标准化生产,感恩薯业已拥有体系健全的农业种植基地、红薯储藏窖和专业销售团队等基础条件和完整的产业链规划方案。

 

 

欧行奇教授(右)在感恩薯业种植基地查看红薯长势。

 

围绕打造完整红薯产业链,感恩薯业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兰考建成约2400亩红薯产业链园区和30万亩红薯种植基地,包括目前在兰考产业集聚区已建成占地面积约180亩的红薯食品加工园(一期),约225亩的红薯淀粉加工区(一期);建成约1360亩的红薯窖+育苗、示范田+乡村民宿,以及规划中的630亩的红薯食品加工园(二期)。

 

按照“1234薯业工程”发展规划,感恩薯业计划五年内在兰考建设完整的红薯产业链和具有特色的红薯之都,将“裕禄情”塑造成为中国红薯第一品牌,将兰考感恩薯业集团打造成为中国红薯行业的头部企业。同时,构建四大板块,即:成立中国兰考红薯产业研究院,立足育种、基因库、组培、育苗、土壤改良、食品加工、储藏、生物医药、云计算等,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打造示范田+流转+订单种植模式;建成完整的储藏、物流配送、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大数据体系;完善红薯产品深加工,打造红薯淀粉、红薯粉丝、红薯干、冰薯、红薯脯、红薯果酱、红薯发糕、生物医药等多品类红薯深加工系列产品。

 

“兰考县红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也已具备了做强做大的条件。”杨培淦介绍,“裕禄情”红薯已经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地理标志和认证;公司已建有占地180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仓库,用于红薯的加工、分选、包装和中转;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期库存容量5000吨的穹顶红薯保鲜窖。“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行奇教授(右)在感恩薯业种植基地查看红薯长势。

 

而让杨培淦更具有进一步发展底气的,还有他的好伙伴欧行奇教授等专家团队的支持。

 

欧行奇教授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以后,他一直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先后主持培育了“百农207”、“百农307”、“百农365”等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中,国审小麦新品种“百农207”自2016年起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2014年至2022年累计种植面积超1亿亩,产生经济效益超百亿元,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欧行奇教授(右一)在感恩薯业种植基地查看红薯长势

 

不仅是小麦育种,欧教授在红薯育种方面也是成就斐然,育成了河南省第一个叶菜型红薯品种“百薯1号”(豫品鉴甘薯2006001)以及“百郑薯2号”(豫品鉴薯2015002)、“百郑薯3号”(豫品鉴薯2015006)。2018年,欧行奇在海南建立杂交制种基地,开展规模化红薯育种,使育种成效大大提高。在欧教授看来,感恩薯业要实现“1234薯业工程”发展计划是切实可行的,因为有充分科技支撑。“管理方面,公司有专门的科技团队,能够实现从种到收全过程科学管理;品种方面,我们现在的红薯品种已经基本可以做到想要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想要什么形状就有什么形状。”欧教授说,能否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品种是关键因素。

 

从过去满足于吃饱,到现在追求吃好,人们对食物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品种的研发要领先,品种培育力度要加大。”欧教授说,他现在做的工作重点就是针对兰考气候、土壤特点,为兰考“量身定制”红薯品种,让兰考红薯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点,在欧行奇看来通过攻坚克难可以实现。

 

 

感恩薯业库存容量5000吨的穹顶红薯保鲜窖。

 

科技是最大的竞争力。掌握科技制高点,才能做大做强产业链。目前,“裕禄情”蜜薯在市场上已取得较好的品牌美誉度,再加上科技人才的支撑,杨培淦实现兴建兰考红薯完整产业链、把兰考红薯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县域富民产业的梦想有了充分保障。

 

 

文章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周香慧

 

 

 

 

 

微信扫码分享

首页    产业振兴    “裕禄情”深 红薯蜜甜
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