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育“加减法” 提质增效开“红花”

乡村振兴网南阳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学以来,南阳市西峡县军马河镇中心学校督促辖区内中小学立足实际,秉承“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师生更快乐”的教学理念,强力推动全镇中小学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少讲多练,落实课堂“两支笔,一张嘴”,奋力构建“打造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强化课后服务、重视培养技能”四位一体的“双减”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全力做好教育“加减法”,在提质增效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在刚刚结束的九年级一模考试中,全县33所中学军马河一中位居全县第4名,二中第7名的佳绩,在B类中学评比中,摘金夺银,实现减负增效双赢效果。

 

抓基础强管理,开出作业“创新花”。

 

 

各中小学秉持“总量控制、内容精选、布置分层、教师先做、课内布置、校内完成、及时反馈”的作业管理方针,完善了作业管理,规范了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行为,为“双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切实把“优化作业”设置落到实处,減轻学生作业负担不含糊。

 

该镇中小学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不定期调查和优秀作业评比展示,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全方位监控; 科学设计作业,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分层次作业,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再进行删减调整,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凡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对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预先掌握,提高作业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尽量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鼓励教师面批作业,及时掌握学情动态;落实“四精四必”要求,做到作业管理“精选、精练、精批、精讲”、“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真正让学生精练、有效练,提高作业的效率。

 

抓核心提课堂,催开“质量花”。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把握、执行,教师要做课标忠实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这就要求全体教师脑中有“纲”(课程改革纲要)、胸中有“标”(课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

 

该镇中小学积极构建新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在认真学习西峡县教研室下发的《擦亮“疑探”名片 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学科的教学常规制度,围绕教学认真细化每一条常规,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各校备课以抓基础为主,精讲要讲清考点、讲清答题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等。教师在课内“教足教好”、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上好“常态课”,中小学通过骨干教师引领课、推门课、青年教师赛课、提质课等活动中坚持让教师落实“两支笔,一张嘴”,在评课中先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信、互动中是否构建了和谐的课堂。

 

抓支撑提服务,点亮“兴趣花”。

 

 

 

该镇中小学充分利用时间积极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积极谋划,用心服务,智慧破解,亮点纷呈,延时服务全面转型为以“课程化”为主的“校本课程教育”,除了课后作业辅导,个别辅导外,利用每周二、周四下午课后服务时间,主要以学生课外(第二课堂)兴趣爱好活动、体育特长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健全学生心智和人格。

 

学校课后服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德育发展、学业成就、实践活动、身心健康有机融合,聚焦健康体质提升,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课程;聚焦艺术素养提升,开设了手工、美术、电子琴课程;聚焦于文化素养提升,开设了书法、象棋、阅读、科普、计算机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做好教育“加减法”,培育“素养和育人花”。

 

 

全镇中小学开展四会活动,即会下一种棋,会打一种球,会做一种家务,会唱红歌。校长设置四会活动统计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做到四会,在学校运动会中设置相应项目,并且进行比赛;每周放学回家在班级群中晒一晒自己回家所作的家务劳动;每天预备时间学校开展每日红歌唱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学生减负,教师的责任心不减。欲让学生“减负”,教师须得自觉“负重”。全镇中小学教师努力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的大局出发,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作为已任,勇挑重担,在业务提高上自我“加压”,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工作,以高效、创新的劳动切实为学生松绑,提高教学效益。

 

该镇中心校负责人高峰提出要求:要全面优化学校课后服务,明确课后服务工作的“服务”定位,切实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负又要做到“减负提质”,提升服务质量;要聚力教研,聚焦课堂效率提升,积极开展生本教研、师本教研,凝聚团队力量,夯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成果,向课堂要效率,促进教师团队建设;要注重家校合作,加强手机的管控和近视防控教育,想方设法与家长多联系和沟通,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效果;要加强绩效考核,促进双减工作可持续推进,减负不减质;要加强综合实践、兴趣课管理,多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锻炼学生能够关心集体、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兴趣广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出红艳艳的素质之花,为乡村教育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欧岩石 王晓廷 )

 

 

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责任编辑:周香慧

 

 

 

 

 

首页    文化教育    做好教育“加减法” 提质增效开“红花”
2024-05-07